駕駛公交車,責任重大。
除了要駕駛著大型車輛安全地在城市里穿梭,司機們還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被乘客責怪,發(fā)生爭吵,甚至被乘客拳腳襲擊,或者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類似的事情,在全球都在發(fā)生,國外每年也在想辦法應對可能發(fā)生的非常意外。美國運輸工人工會曾提出一項解決方案,讓重新改裝設計公交車,在駕駛位的左側安裝一道門,使司機在受到襲擊時可快速撤離。
▲美國芝加哥公交車上安裝的防護裝置 圖據《芝加哥論壇報》
海外事件
對于公交車司機遇襲的問題,國外媒體近年對類似事件的新聞報道并不少——
2018年8月27日,美國紐約市警察局接到報案稱,一名男子走近一輛B15公交車駕駛位旁,使用噴霧器對司機發(fā)起襲擊,雖然司機及時關閉車窗,但男子仍將車窗打碎,并啟用了噴霧器。
當地媒體ABC7頻道報道稱,這是紐約一周內發(fā)生的第3起襲擊公交車司機事件。一位叫做布里奇特·貝克的公交車司機不無后怕地說,“如果撞飛的玻璃碎片不慎掉到司機的眼里呢?或許事情的后果可能更加糟糕。”
2018年5月18日,美國肯塔基州一名公交車司機和乘客因為車票錢的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司機稱他要報警,隨后乘客對司機大打出手,兩人在車上打作一團。
2018年3月初,美國馬里蘭州一位公交車司機在發(fā)現(xiàn)3名乘客騷擾其他乘客后,停穩(wěn)車輛要求他們下車離開,沒想到其中1名肇事者迅速拿出辣椒噴霧,直接噴在司機臉上。司機因此摔倒,頭部撞在公交車的臺階上,隨后送醫(yī)接受治療,肇事者則逃之夭夭。
2017年2月,加拿大一名公交車司機上班期間,在曼尼托巴大學附近被一名男性乘客刺死,這是曼尼托巴首起公交車司機因和乘客發(fā)生暴力沖突而被刺死的事件。
2016年夏天,加拿大一名公交車司機被乘客吐口水,隨后決定反擊,這名乘客最終被起訴。
2009年12月,加拿大一名公交車司機遇到一名醉酒乘客,該乘客因拒絕支付2.5加元的車票錢而和司機爭執(zhí),隨后出手毆打司機。他將司機拖下車,并朝其面部重拳出擊十幾次,最終導致司機腦震蕩,其中一只眼睛失明。
2006年,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名女公交車司機在開車過程中,突然被一名有精神疾病的乘客用頭巾勒住了脖子,“快點開,找個安靜點的地方讓我殺了你。”司機沉著應對,在乘客不注意的情況下按下緊急按鈕報警,并試圖和乘客周旋拖延時間,最終成功獲救。
心理陰影
這樣妨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引起了許多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關注。
據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報道稱,芝加哥運輸管理局(簡稱CTA)的記錄顯示,近年來當地公交車司機們所遭受的襲擊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被打頭、被催淚瓦斯襲擊、潑漂白劑,甚至有司機被槍擊,被扔雞蛋和雪球,還有司機被扔了一袋冷凍的雞肉。
一些司機在遭遇乘客襲擊后,甚至會留下長期的心理陰影。
有著29年公交車駕駛經驗的司機魯斯·迪克森說,他5年前曾被乘客往身上吐痰。“當你打開車門時,你會不由自主地想,這批乘客里是否會制造麻煩。”
而2006年那位被乘客用頭巾勒住脖子的美國女司機丹妮爾·路德稱,她原本很喜歡、也很擅長開公交車。“你會學習乘客的身體語言,以及他們的語音語調,和乘客進行眼神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當年11月,她遇到那位精神有問題的男性乘客,被該乘客綁架并勒住脖子后,丹妮爾悄悄按下報警按鈕,并嘗試不斷和他說話。丹妮爾在發(fā)現(xiàn)警察后,將車停在了路邊,該乘客隨即被惹怒。丹妮爾仍試圖和對方周旋,隨后警方沖上車將那名乘客制服。該乘客后來被判刑41個月。
這場危險僅持續(xù)了6分鐘,但丹妮爾稱,她從此之后便留下了永遠的心理陰影。如果她開的公交車,要經過人煙稀少的小路時,她會感到害怕。
應對措施
美國《明星論壇報》2016年報道稱,目前,美國的不同城市或州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以加強對司機的保護,但解決之路仍任重而道遠。《明星論壇報》稱,部分地方在公交車上安裝了玻璃隔斷,但并不招司機們的喜歡,而如果重新改裝設計公交車,對交通運輸部門來說費用昂貴。
雖然美國部分交通運輸部門已經下令在公交車上安裝玻璃隔斷裝置,但工會認為還應該做出更多實質性的改善。運輸工人工會所提出的一項解決方案是重新改裝設計公交車,在駕駛位的左側安裝一道門,使司機在受到襲擊時可快速撤離。
美國一家生產制造公交車的公司副總裁韋恩說道,“我們已經在新生產的公交車上以及數百輛舊版公交車上安裝防護措施。”他說,在現(xiàn)有公交車上安裝一道門和防彈玻璃的成本大約為4500美元/輛。
另據2018年《芝加哥論壇報》報道稱,美國芝加哥聯(lián)合交通工會主席凱斯·希爾認為,美國公交車上現(xiàn)有的玻璃隔斷并不足以抵擋危險,很容易被乘客拉開。工會希望的是,司機能夠被完全隔開——類似于輕軌或地鐵上被完全圍起來的方式,有窗戶可以和乘客交流,但在緊急情況下也能被迅速關閉。
工會同時希望,警方在犯罪率高的街區(qū)加強保護,以及對司機進行培訓,教他們如何更好地化解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情況,并希望能夠永遠禁止某些有不良記錄的人使用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