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科技圈的大佬們,對此又有什么樣的真知灼見?8月26日,一場全球矚目的盛會——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拉開帷幕,國際組織負責人、國外知名學者和60多位世界500強企業高管云集,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演講時,對發展人工智能的“三點建議”引發熱議,并提到了中外人工智能發展的差異,尤其是在“深度學習框架”上。
李彥宏坦言,中國論文發表數很多,專利申請量很多,但是我們的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的框架還有差距,“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未來去下功夫提升的。所以就是人工智能不再講究酷炫,而是要講究如何扎扎實實地推進和落地。”
如今,很多人雖然享受著人臉識別、語音翻譯等AI技術,但對于它們背后的科技名詞還是陌生的,比如這個“深度學習框架”,它為什么這么重要?這要從人工智能的整個技術體系架構說起。
深度學習框架:AI時代的操作系統與發展命脈
對于深度學習框架的定位,百度首席技術官(CTO)王海峰曾經如此表示:“在智能時代,深度學習框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下接芯片,上承各種業務模型、行業應用。”
就好像PC時代操作主流系統是windows,移動時代主流操作系統是安卓/IOS一樣,AI時代的應用,也需要有操作系統,讓開發者能夠在其上像搭積木一樣構建自己的AI應用,而深度學習框架對底層語言和重要算法模型進行封裝,讓開發者不需要去寫大量的重復代碼,可以將省卻的大量精力投入到應用的研發,這對于人工智能標準化、自動化和模塊化的形成意義重大。
目前,主流的深度學習框架大都是開源的,人人可用,如Caffe、TensorFlow、飛槳(PaddlePaddle)、PyTorch等。國外首推谷歌的TensorFlow,國產則以百度的飛槳(PaddlePaddle)為代表。而李彥宏講要在深度學習框架上下大功夫、大力氣,不僅僅單純的商業競爭,還有更多國家技術安全層面的考量。
獨大壟斷容易形成壁壘斷供風險時刻存在
目前,TensorFlow在深度學習框架的份額占有率要高于同類產品,國內有不少互聯網企業、人工智能創企,都在使用TensorFlow。
從長遠的角度來講,人工智能時代的競爭,其實是在爭奪AI技術甚至是整個行業的話語權,在未來時代,標準的制定者才有資格說出“我的地盤聽我的”,因此TensorFlow的一家獨大,其實是在讓其他國家的AI產業陷入一個比較被動的局面:用TensorFlow吧,將來得聽人家的;不用TensorFlow吧,又沒有更好的代替品。
另外,外國的各類技術或代碼框架、平臺雖然名義上是開源的,但依然要受其所在國家的法律與行政命令的制約,在國際形勢不明朗的環境下,隨時有“斷奶”之虞,換言之,人工智能代碼與應用的生產嚴重依賴外國指定的運行環境與運作標準,這是非常大的風險。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如果有一天,TensorFlow宣布不再對中國開發者開源,我們的AI產業就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這也是李彥宏在演講中要大力發展國產深度學習框架等開源平臺的深層次原因。
國貨飛槳發展正當時:中文開發者的另一選擇
實際上,在李彥宏的發言之前好幾年,百度就開始了相關布局。百度從2012年就開始研究和應用深度學習技術,在2016年正式開源了國內唯一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深度學習平臺飛槳,集深度學習訓練和預測框架、模型庫、工具組件和服務平臺為一體,擁有兼顧靈活性和高性能的開發機制、工業級應用效果的模型、超大規模并行訓練、高效推理引擎多端部署以及系統化技術服務支持的五大優勢。
如果要從TensorFlow手下搶回開發者,這個深度學習框架必須滿足相應開發工作的需求。飛槳目前已開源70多個經過真實業務場景驗證的官方模型,并覆蓋了深度學習開發、訓練、預測等全環節,并且中文特性對國內開發者更具有優勢。更重要的是,飛槳的落地實踐能力已經得到了驗證,案例覆蓋互聯網、城市規劃、金融、工業和農業等各個領域,這對于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是非常巨大的推動力。
IDC《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份額調研》顯示,深度學習平臺已經成為企業和開發者應用AI技術必備的助攻武器。百度飛槳與谷歌、Facebook名列前三,領銜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
而市場也對飛槳做出了回報。根據百度發布的2019年Q2財報,2019年Q2,百度深度學習平臺飛槳(PaddlePaddle)下載量環比增加45%,這表明飛槳受到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關注與使用。同時,業內也有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意識到國產深度學習框架的戰略意義,開始投入研發與代碼遷移。
就如李彥宏在演講中提到的,推動人工智能扎實滲透,行業要充分利用開源、開放平臺,它在人工智能發展當中的作用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相信在以百度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頭雁”企業的引領下,深度學習框架乃至于整個AI產業的研究與發展會取得更多突破,打破外國AI企業的壟斷,讓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跑出獨立自主的高速度。